要为民族争光的“医疗华为”,老板成新加坡首富






前段时间,汇丰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,说是到了2030年的时候,新加坡将超过澳大利亚,成为亚太地区百万富豪占成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。

听起来很夸张是吧?一点也不,因为带资入籍的人太多了,主要的来源地,比如中国。

比如在2019年,海底捞的张勇就取代了黄志祥、黄志达兄弟,凭借着138亿美元的身价一跃成了新加坡首富。你说一个在中国开火锅店的四川人,怎么就混成了新加坡首富呢?那当然是靠移民了。

张勇之后,号称“东南亚腾讯”的冬海集团创始人李小冬也成了新加坡首富。

前段时间,彭蕾移民新加坡震动非常大,她在阿里已经工作超20年,不仅是“十八罗汉”之一,还被称为“支付宝女王”,虽然入籍新加坡跟她未来的工作重心有关,但这个举动还是被视为一种新迹象。

其实早在2015年彭蕾就花了3 亿在当地购买了豪宅。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,这一套豪华顶层公寓,配有空中花园、专用电梯和泳池,创下了当时新加坡顶层公寓的最贵纪录。

新加坡的最新首富也是一个中国人,这人的名字叫李西廷,他的公司绰号“医疗华为”。

李西廷岁数不小,1951年他出生在安徽砀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。

李西廷早年的人生经历跟华为任正非颇有相似之处。同样是成绩优异、青年时期参军入伍,同样在深山老林里当过工程兵、也都接受过理工科的科研训练。

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他才于1982年被外派到法国的科研机构深造,等到三年后学成归国,又被安排到了深圳的安科当起了办公室主任。

借着在这里工作的机会,李西廷得以了解到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的全貌。

当时国内正酝酿着一场医疗市场化的巨大变革,因此各大医院都开始补充医疗器械的短板,国内能造的就买国内的,国内买不到的就进口。

眼看着这行赚钱这么“容易”,李西廷决定自己干。

1991年,已经40岁的李西廷离开了安科,拉上了六位同事一起创办了迈瑞医疗。一开始的时候,他们只能做外国公司的进口代理商,利润微薄不说、渠道也不占优势,所以一直没能赚到大钱。

好在那时候市场空间广阔,改开桥头堡深圳又很照顾干实事的企业,因此及时转型自主研发的迈瑞医疗先后拿到了595万元的无息贷款,成功熬过了最难的一段时间。

1992年,他们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,转过年来,他们又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,一举跨过了技术产品的高门槛。

有了技术,资金就该循迹而至了。

一开始,来自华尔街的华登基金以200万美元入股迈瑞医疗,后来包括日本软银在内的海外风投也先后对他抛出了橄榄枝。

正是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,迈瑞医疗开始于2000年左右进军西欧市场,短短6年之后就成功登陆纽交所,募集资金约2.7亿美元,成为中国首家医疗设备企业海外上市公司。

光看业务的话,那似乎是迈瑞医疗辉煌的起点。

2008年,通过收购美国知名医疗器械公司Datascope,迈瑞医疗在全球监护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10%,成为仅次于飞利浦和通用电气的全球第三大厂商。

等到了2013年,通过收购美国高端超声诊断系统排名第五的Zonare公司,迈瑞医疗又杀进了高端超声市场。同时,他们还在国内完成对了深科医疗、苏州惠生的并购,进一步丰富了产品门类。

不过由于互联网产业“珠玉在前”,那时得资本市场对这种“新兴医疗公司”并不太热衷。

整整十年间,迈瑞医疗总体保持着平均20%以上的营收增速,但市盈率却在波动下滑,股价也是跌跌不休,美国人的钱也不好拿,于是在2016年,李西廷干脆以33亿美元完成私有化,迈瑞医疗从美股退市了。

不过自从他们退市后,日子反倒过得更加滋润了。

主要是国内市场太给力了,公司的监护仪在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,在海外市场份额位列第三。







除颤仪、麻醉机、生化分析类产品、血液细胞分析类产品以及超声产品的市占率,也都在国内排名前3,覆盖了国内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%以上的三甲医院。

外来的和尚好不好念经不知道,但咱们的资本市场对老乡肯定十分照顾。

2018年10月,迈瑞医疗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,募集资金59.34亿元,为创业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笔IPO。短短三天之后,迈瑞医疗总市值就轻松突破了千亿、是其在美股退市时的5倍之多。

接下来,更刺激的来了。

疫情一来,光是在2020年上半年,迈瑞医疗就向全球市场交付了将近40万台医疗设备,其中不仅有监护仪、便携式彩超,还有最最最关键的——呼吸机。

一边是国内大型医院扩容、医疗新基建逐步展开,一边是国际订单激增、疫情反复爆发,迈瑞医疗的市值在最高时曾突破6000亿大关,连李西廷本人的身价也跟着暴涨到了230亿美元。

只不过由于此时的他已是新加坡公民,所以才没在中国的富豪榜上现身。






在迈瑞医疗回归A股时,《证券日报》当时引用李西廷的一句话说:

“迈瑞的成功上市是一个崭新的起点,成绩只能说明过去,现在,全体迈瑞人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。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,我们要为中国人争光,为我们这个民族争光。”

言犹在耳,老板却已换了国籍。

原因是啥呢?李西廷没公开回应过,不过新加坡确实有一些国内不具备的优势。

比如为了获得融资便利,通行做法是先在开曼群岛这样的地方搞个离岸公司,然后再用这家离岸公司作为境外上市的主体公司。这样不仅能省去不少税费,还能享受到岛上的各种金融便利。

最后再到新加坡给这家离岸公司注册一个“特别目的公司”(也就是所谓的SPV),便可用于直接向境外机构进行债务融资、筹措资金,假如公司法人能拥有新加坡国籍,那一切操作就会更为便利。

当然更重要的是,相比欧美及部分亚洲国家,新加坡有着难以比拟的低税率优势。

就拿咱们最熟悉的个税来说吧,一般为了实现再分配,很多国家都会对高收入人群课以重税,甚至逼得很多富豪都不敢给自己开工资。可在新加坡,个税率最高也不过22%,相比之下很有优势。

不仅如此,新加坡还是比较少见的采取属地征税原则单一征收的国家。

啥意思呢?简单来说就是税种少、税收层级也比较简单。假如你在当地搞了个公司,那之后赚的营业利润就只收一次税,交过税后再向股东支付股息等红利的时候,就不需要再缴纳任何税费了。

更夸张的是,新加坡还在此基础上取消了资本利得税、遗产税,并跟七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豁免双重征税协定,进一步提高了对跨国公司高管和全球化富豪的吸引力。

像遗产税这种,普通人基本不关心,因为没啥遗产,但对富豪及其子女来说可能极其重要,三星长公主现在是韩国女首富,可为了继承遗产,她得借钱去缴纳遗产税,新加坡根本没这事,你说省多少钱吧?







如今各个地方都在把土豪当“韭菜”噶,冷不丁碰到一个搞怀柔的邻居,你会怎么选?

当然了,新加坡的吸引力绝不仅限于特立独行的税收政策,更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。

马六甲海峡的货物进出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、是巴拿马运河的5倍,每年有超过10万艘船只经此而过,这支撑起了新加坡世界级航运中心的地位。

更重要的是,这里的政策环境也赋予了金融资本自由流动的充裕空间。

从世界时区上看,伦敦和纽约分别代表零时区和西八区,全球金融要维持不间断的交易,因此需要有一个东八区的世界金融中心来支撑,而新加坡恰好满足这个条件。

这样的环境对跨国公司来说,自然意味着更多的便利。






作为一个从殖民地废墟中诞生、被1亿马来印尼人赶出联邦的孤独“城邦”,如今新加坡俨然已经成了各路中产和富豪的天空之城,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
也许我们能从李光耀先生的话中找到答案:

“就新加坡而言,我们的成功故事取决于三大特性: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、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、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续成功”。

推荐阅读